首页

搜索 繁体

鉴昭行 第126节(2 / 2)

&esp;&esp;她提起这件事,不过是想看看林从礼的状态。

&esp;&esp;因为经过了四叔的事以后,林知清对多年前父亲通敌叛国的事起了一些疑心。

&esp;&esp;刘邙这个人,此前同林家毫无交集。

&esp;&esp;在林知清所掌握的消息当中,他同父亲天南海北,也没有交集。

&esp;&esp;但这样一个人,为何会针对林从砚呢?

&esp;&esp;林知清想来想去,倒是想到了两个可能。

&esp;&esp;首先,有可能是朝廷本就不喜林家,特意将刘邙推出来策划了这一切,只为给林家最后一击。

&esp;&esp;但如果是这样,大理寺和刑部的动作只会比现在更快,自己应当不会有查案的机会。

&esp;&esp;第二个可能同第一个有些相似,那就是可能有一个父亲曾经的仇家,指使刘邙做下了这些事情。

&esp;&esp;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,都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点。

&esp;&esp;春琴是刘邙按照四叔的喜好特地安插在千金阁的。

&esp;&esp;要找到一个同林知清母亲长得相似的人并不容易。

&esp;&esp;那么,刘邙又怎么会知道四叔对母亲有情呢?

&esp;&esp;她在林家打听了一圈,发现这件事一开始好似只有林静雅知道。

&esp;&esp;因为四叔的书房轻易是不让人进去的。

&esp;&esp;林九思则是因为要处理林家的庶务,他原本就想取代四叔,所以才偷偷混进了书房,撞见了这个秘密。

&esp;&esp;但他们知道这件事的时间比春琴出现的要更晚一些。

&esp;&esp;因为时间对不上,所以这两个人并不是出卖这件事的元凶。

&esp;&esp;想到这里,林知清觉得母亲在这件事情当中才是最无辜的。

&esp;&esp;四叔对母亲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,母亲是不知道的。

&esp;&esp;这一点是之前木婶同林知清所说的。

&esp;&esp;母亲孤身来到盛京,父亲军中事务繁忙,平日里多半都是由木婶陪着母亲的。

&esp;&esp;木婶甚至比了解父亲还要了解母亲。

&esp;&esp;母亲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,同林从砚只见过几面,并没有将这个弟弟放在心上。

&esp;&esp;也就是说,一切都是林从砚一厢情愿。

&esp;&esp;但事情被林静雅曝光以后,承受骂名的却只有母亲,这实在是不公平。

&esp;&esp;林知清在心中默默发誓,终有一日她会替母亲、替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女子找回这份公平。

&esp;&esp;她将这件事记在心间,思绪又回到了正轨。

&esp;&esp;除去林静雅和林九思,林家最可能知道这个秘密的便是其他几位掌权人和四婶了。

&esp;&esp;是的,她怀疑林家还有内鬼。

&esp;&esp;但一时又想不到那个内鬼有什么理由要出卖林家。

&esp;&esp;所以,这个点一直卡在中间,不上不下,想不清楚。

&esp;&esp;逮到这个机会,林知清肯定是想试探一下林从礼的。

&esp;&esp;但她没有想到林从礼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。

&esp;&esp;林从礼那个一根筋的,居然会转弯了!

&esp;&esp;林知清不知道林从礼是想了多久,才想出来这个送他们走的法子。

&esp;&esp;但他们不能走。

&esp;&esp;走得出盛京,走得出大盛,难道还能走出这片土地吗?

&esp;&esp;第166章 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

&esp;&esp;林知清来到大盛以后的首要目标便是活下去,好好活下去。

&esp;&esp;如若成天顶着逃犯的名头躲躲藏藏,永远都在担心什么时候被找到、被处死。

&esp;&esp;那是一种折磨。

&esp;&esp;更何况,就算大伯有人脉,这盛京城是他们想出去就能出得去的吗?

&esp;&esp;刑部、大理寺都已经将林从砚当成死人了,林家其他人在他们眼里其实也一样。

&esp;&esp;最简单的一个逻辑,鱼已经丢到了砧板上,难不成你还会让它跑出来?

&esp;&esp;不可能的。

&esp;&esp;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

&esp;&esp;执刀的人还是站在大盛权力顶峰的男人,那便更不可能轻易让林家逃跑了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